close

1686037381.4084.jpg

 

「芒種」過後梅雨季結束,午後雷陣雨機率大增。午後雷陣雨不僅提高身體濕氣,加上炎熱氣溫,讓天氣更悶熱。中醫師提醒,這時候喝冰水、吃冰冷食物來調降溫度,反而會越喝越渴,造成水腫,適度曬太陽和運動才是提升陽氣、排除濕氣的好方法。

活動BANNER7-08.jpg

我們常聽到夏天的「暑熱」就是中醫所講的「濕熱」,必須靠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解身體濕氣,才能維持健康。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諭臨指出,脾胃可以代謝人體多餘的水分及熱量,進而調節身體濕熱,消除暑氣。

1648628760.0901.png

清晨或傍晚適度曬太陽 少吃冰冷食物影響自然調節能力

脾胃比較虛弱的人,夏季就容易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漲等症狀,加上氣溫上升、濕氣增加,熱量不容易排出,流出來的汗水也常常停在體表上不易蒸發,除了造成煩燥、疲倦,還容易引發濕疹,這時曬曬太陽養護人體的陽氣就很重要!

CGG_6.jpg

林諭臨指出,曬太陽的時機點也很重要,曬太陽或運動的時間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就是還看得見太陽,但又不會有日正當中的過度曝曬,這時候如果能曬點陽光、適度運動,可以吸收陽氣養護身體。

大家也都知道中醫不是很支持吃冰或生冷飲食來消暑,那麼悶熱的夏季該怎麼消暑才好呢?林諭臨指出,因為人體本身就有溫度調節能力,如果長期使用冰品或冷飲來消暑,這樣會壓制身體自我調節熱量的能力,導致熱量不容易自然排出體外,就會讓人越喝越熱、越喝越渴;即使冰水不含熱量,但是太冷的飲食,會傷害脾胃功能,影響身體調節與代謝的能力,容易引起體內濕氣堆積、造成水腫,感覺「連喝水都變胖」了!

晨跑_跑步.png

開胃蔬果消暑又利水 消水腫自然不發胖

林諭臨建議夏天消暑可以選擇比較開胃的蔬果,例如扁蒲(俗稱蒲仔),性味甘寒,有消暑利水效果,是消水腫的好選擇;另外像是可以清熱利水的小黃瓜,內食或外敷都很適合。至於水果方面,富含鳳梨酵素的鳳梨,幫助養護脾胃,固護人體元氣,如果遇到鳳梨「咬舌頭」的狀況,可以在鳳梨上灑一點鹽巴或者食用前泡泡鹽水。除了在飲食、運動方面調整,林諭臨特別介紹 4 個穴位按摩,幫助消除煩躁、疏通心經

20230209_BANNER-03.jpg

  1. 少衝穴:小指指甲內側。
  2. 少澤穴:小指指甲外側。
    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與食指同時按壓,對心痛胸悶、心煩氣躁的症狀很有幫助。
  3. 青靈穴:上手臂內側正中間。
  4. 少海穴:手肘橫紋內側。
    生活壓力大,心情鬱悶的人,按起來會有明顯痠痛感,按壓幫助疏通心經。

U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