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88629570.4964.jpg

益生菌對健康的益處早已廣為人知,而許多消費者在選擇益生菌時,多會以「無添加」的訴求做為選購標準。不過,益生菌真的要選「無添加」才能安心有效嗎?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反而更應注意 4 關鍵原則。

益生菌「無添加」的真相

其實,只要了解保健品的製程,就會知道所謂的「無添加」僅是假議題。

益生菌保健品中,不可能只存在著益生菌菌株,還需要添加「品質改良劑」或賦形劑,例如:添加乳酸鈣、二氧化矽可以避免益生菌結塊,並維持活菌的穩定性與活性。而目前取得保健食品認證的產品,都一定會添加「品質改良劑」。

SH19.jpg

另外,研發團隊可能會在益生菌保健品中加入其他「營養添加物」如:維生素、礦物質、B 胡蘿蔔素…等,增加產品的多元營養,攝取益生菌的同時,可以補充其他營養素,也能維持產品穩定性。

此外,益生菌本身的味道極酸,若未能適量的添加「矯味成分」,通常會有很重的發酵味,臭到難以下嚥,未能入口的益生菌該如何發揮作用?而消費者為何要花大錢購買適口性不佳、無法長期服用的益生菌呢?

1688628925.9249.jpgxxxx

選購益生菌注意 4 關鍵

在挑選益生菌時,如果一直執著於「無添加」,有時候反而會對益生菌產生誤解,應該先了解益生菌中所添加的成分、原因和目的,再去評估穩定性、安全性,再做進一步的挑選。建議應關注 4 重點:

1.使用複合活菌、高消化道存活率菌種
若使用 “單一菌” 對提升消化道內的好菌菌數的成效有限,且缺乏菌與菌的互助功能,效果往往較不顯著;“複合菌” 則有多種乳酸菌能互利共生,避免體質造成差異,菌種活力也比較好。

此外,也應了解所使用的益生菌是 “死菌” 或 “活菌”。雖然兩者皆具能調整消化道機能、提升舒敏力,但 “死菌” 只要停用後就會失去效能,而 “活菌” 能在每日的補充中,逐漸定殖於消化道中,就算停用仍可維持消化道保健。

而益生菌在消化道的存活率也相當重要,例如,BACO17 倍活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都是存活率高的菌種,均能耐酸鹼、耐高溫,成功抵達消化道定殖。

CGG_6.jpg

2.添加輔助成分:益生質、調味劑等
益生質,能提供益生菌養分,以提高存活率。當益生菌進入消化道,即能改變消化道菌叢生態,大幅增加好菌數量,有助於有感蠕動、提升保護力、維持健康。常見的益生質包括膳食纖維、菊苣纖維、果寡糖、木寡糖等。

而消費者最擔心的添加物 “調味劑”,其實有相當多的選擇,當然也有好壞之別。好的調味劑包含蔗糖素或是天然乳糖,除了增添風味與適口性,熱量也相對較低,讓健康無負擔。

3.活性保存技術:冷凍乾燥及包埋技術
可使益生菌穩定、常見的活性保存技術方式有冷凍乾燥、油中水型、包埋技術等。

其中較佳的方法為 “冷凍乾燥” 技術,能維持好菌的活性與數量,讓益生菌產品的保存更穩定,可以常溫儲存,不受環境溫度影響!就像讓益生菌進入睡眠狀態,抵達消化道之後才會甦醒並發揮作用。

20230209_BANNER-03.jpg

另外,包埋技術是決定益生菌是否能直達消化道,且在路途中不受酸鹼影響活性的關鍵,就像是幫益生菌穿了件盔甲,確保攝取的益生菌有足量菌數抵達消化道。

4.好吸收的劑型:專利造粒技術
而專利造粒技術也是相當重要,沒有顆粒化的益生菌粉末質地較細,除了可能容易揚塵、沾黏嗆口外,臺灣悶熱潮濕的氣候也會導致細粉末容易結塊,因此建議選擇專利造粒的 “顆粒劑型”, 將活菌包埋在粗顆粒 (玉米澱粉) 中,入口即化好食用,不易四散揚塵,亦不會浪費珍貴的好菌,提升吸收力。

1-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