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一直是人類最大的疾病威脅,每年新確診的個案數仍持續攀升,雖然醫療快速進展,許多癌別及早治療都能得到良好預後,但現行健保給付的癌症治療規範嚴格,治療藥物分配不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坦言:「即使有創新的藥也無法用,產生『弱勢癌友』的問題屢見不鮮。」
同樣都是肺癌!治療及預後大不相同
為了對抗癌症海嘯,政府積極投入五癌篩檢,也發現健保在癌症新藥的預算比例也有逐年增高,但仍有部分癌症用藥遲遲未有新的進展,例如肺癌當中的「肺鱗癌」,目前給付的第一線用藥仍停留在 20 年前的傳統化學治療。
當民眾聽到「肺癌」多數都直接聯想到「肺腺癌」,事實上約有 10-20% 患者屬於「肺鱗癌」,嘉義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裕清表示:「兩者癌別特性不一樣,治療方式也差很多,但這兩種型別在現在日前健保給付有兩種不同的命運。」
衛福部國健署雖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卻仍有 54% 病人確診罹癌時已是晚期,近四成肺癌患者沒有致癌驅動基因突變,不符標靶藥物給付資格。「經免疫檢查點(PDL1)檢測後符合免疫治療者更少,且中南部不少病人因經濟困境無法自費用藥。」林裕清說到。
林裕清進一步提到:「肺腺癌有數十種健保創新藥物,但肺鱗癌創新治療給付條件嚴苛,第一線還是傳統化學治療,讓肺鱗癌患者半數存活期不到一年,加上肺鱗癌甚至沒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可以用,不到 10% 肺鱗癌病人符合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的條件,兩者肺癌晚期存活可以差到 3 倍。」
肺癌新藥健保資源分配不均
根據健保署 109 年健保藥費統計,在整個肺癌藥費支出中,免疫藥物僅占整體藥物的 5%,對比肺癌患者中約有 37% 適用比例,落差將近 8 倍。
癌藥分類 | 申報金額 | 占率 |
標靶藥物 | 55.8億 | 67% |
化療藥物 | 22.5億 | 27%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4.2億 | 5% |
其他 | 0.8億 | 1% |
為了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近年來國際間的治療趨勢,針對肺鱗癌 PDL-1 介於1-49 的族群,利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治療,五年的存活率可以提升 3 倍!但台灣的患者卻無法使用,主要是健保目前的給付規範,主要是針對單用藥物,且需要化療藥物失敗才能使用。
林裕清坦言:「台灣健保有諸多限制,患者一定要化療打不下去才可以使用,但往往第一線治療要用得最久,有助於病人存活期延長,當第一線沒有做好失敗,後面怎麼追加藥物都沒有效。」
免疫療法成國際間治療新趨勢
台灣的健保給付方式恐怕仍與國際間不符,確實有些患者治療到一半,礙於經濟條件選擇不治療。賴俊良認為:「通常國外新藥可以給付時,台灣需要 2-3 年才會跟上,像現在肺鱗癌的免疫組合其實在國外已經 5 年,但國內健保都沒通過等同於 5 年內的患者都會沒把握。」
這幾年免疫療法為什麼那麼受到重視?林裕清回應:「免疫療法主要提升病人自己的免疫能力,有些患者即使停藥後效果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跟其他藥物很不一樣。」林裕清臨床上就經手一例個案,是一名 30 歲上班族女性,確診的時腫瘤已轉移到肝臟,但不符合健保規範可以使用免疫的族群,但她仍自費接受幾次的治療,打了幾次藥物腫瘤明顯縮小,即便藥物停打後也持續縮小,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是一個相對幸運的個案。
據統計癌友等帶癌症新藥納健保至少要 787 天,平均考量多國已經將免疫合併治療納入肺鱗癌一線給付,專家們更憂心若沒有跟上國際腳步,對於醫療發展也會有極大的影響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