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爭從 10 月開始爆發嚴重衝突,加薩走廊為承受砲火最猛烈的地方,醫院等重要據點皆被轟炸,目前已超過一萬人死亡,其中不乏兒童、新生兒。在救援難以進行的狀況下,台灣也有位醫生曾在此努力著,他是林口長庚的急診科醫師洪上凱,作為無國界醫生的一員,見證了戰火下的困境和危險。
今年 34 歲的洪上凱於 7 月加入無國界醫生的組織,並前往加薩進行人道醫療工作。有「世上最大露天監獄」之稱的加薩地區,已遭以色列封鎖 20 年以上,人民無法自由出入境,資源十分稀缺。「在這裡,沒有 KTV 或電影院,幾乎沒有太多娛樂場所,雖然只能與同事到海邊看夕陽,卻也一度有歲月靜好般的感覺。」
戰爭開始前,封閉但有一絲閑靜的生活
偶爾,他會與同事們聊天,聊到外面的世界時,洪上凱說,「網路太發達,其實大家都知道,『外面』是什麼樣子的,在約旦河西岸的人們度過怎樣的生活。」至於談到以巴關係時,也沒有想像中的緊張,「他們其實沒有太多憤恨或暴力的情緒,言談中會提到自己也有以色列的朋友,沒有想像中對立。」
總而言之,在戰爭開始前,他們日常工作除了救治病患,也有閒暇的時間。從秩序到失序的瞬間,洪上凱記憶深刻,原先生活中,就時常聽到往地中海試射火炮的聲音。直到同事發現,當天似乎是朝著以色列進行的攻擊,眾人才察覺到不對勁,「是戰爭開始的警訊。」
接著便是戰爭爆發,2023 年 10 月 7 日這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發起軍事行動,從加薩走廊朝向以色列襲擊,而幾天後以色列反擊,雙方往來下已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死亡。
戰爭開始後,自顧不暇、醫療行動加倍困難
洪上凱回憶,加薩中北部是遭以色列反擊最嚴重的地方,宿舍、醫院皆受到空襲,他們至少往南撤離 5 次,「一度需待在沒有水、沒有電的安全室中等待空襲,過程相當緊張。」但到最後,不僅停水、停電,也沒有通訊網路可以聯繫,甚至得露宿街頭、食物只有罐頭,連自身生存都成問題。
戰爭開始後,不僅自顧不暇,醫療也一度陷入匱乏。洪上凱提及,當時他所服務的印尼醫院共 17 位在急診工作的醫師,卻只有他與主任為急診專科醫師,其他都只是剛畢業的醫學生,可想而知他們能處理的病患其實相當有限。在台灣,急診專科與相關資源已行之有年,但加薩這一切都是剛起步的狀態。
可是在當下,所有醫療人員無論遭遇困境或危險,也依然盡力提供醫療行動,「即便能做的事情很少,如同在裂縫中找陽光;就算縫合傷口時只能靠手機的手電筒,但大家仍會努力再多做一點。」因為院前救護與急診處理的結果,對於被瓦礫、飛彈碎片砸傷,甚至大面積燒燙傷的孩子來說,可能是生與死的差別。
關口開放時,急迫的母親也想將孩子送出境
洪上凱提到,在進行救援工作的同時,他們也在等待著回家的消息。不過一連聽到幾天拉法關口將開啟、可撤離的風聲,卻遲遲沒有等到,期待與迫切不斷落空,直到 11 月,拉法關口才確定讓病患及擁有外國執照的團隊先行離開。「在關口等待的時間真的很難熬,因為不只我們準備離開,當地民眾也想逃離,卻沒辦法。」
甚至,在他們這批無國界醫生團隊將離開之時,有位母親迫切的將孩子抱給他們,希望團隊一行人能帶著孩子離開。洪上凱不禁想,身為一位母親到底是多麼絕望,才寧願讓子女離開自身邊,也要遠離戰火?回想起那段記憶,他感受複雜,卻只能殘忍地繼續往前走。
回到台灣後,洪上凱:盡我所能讓戰爭不要被遺忘
回到台灣後的洪上凱,情緒與記憶仍未從加薩當地脫離。「聽到拉門的聲音,會自動反射是不是飛彈,看到相關新聞時,也心繫和擔心持續留在加薩工作的本地醫師、護理師朋友,以及其他無國界醫生,對於他們內心也充滿歉疚。」
他回想起自己與同事道別時,詢問對方他還能做什麼?但同事只告訴他,擔心隨著時間過去,這場戰爭逐漸被遺忘。因此,即便暫時脫離當地的治療任務,洪上凱仍認為自己應以不同方式,分享這段故事,也希望能讓眾人繼續關心這場戰爭與悲痛的無辜民眾。
「我不是英雄,請不要認為我是英雄。」洪上凱強調,自己對於戰爭的發生毫無預期,在當下只是盡所能運用專業與所學,如今返國,更是希望能讓當地的故事不被遺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