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種脊髓的急性創傷,脊髓一旦損傷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和感覺功能的喪失,進而衍伸許多問題,包括:運動感覺機能障礙、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自主神經機能異常等,甚至是嚴重殘障,對病人本身與家庭,甚至社會都造成很大的損失。隨著特管法的修訂,現今可透過細胞治療,幫助患者站起、重回人生高度。
今年 32 歲的阿翰,2021 年 9 月因為一場工作意外,導致胸椎第 12 節脊髓損傷,當下他的肚臍以下完全失去知覺,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醫師說:「若是 2 個月內都沒有恢復感覺,基本上永遠就是這樣子了。」
一開始他還能樂觀面對,直到半年後,下半身遲遲感受不到知覺,讓阿翰對人生失去了希望,後來得知花蓮慈濟醫院能進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讓他抱著一絲希望前來花蓮慈濟治療。
阿翰說,輪椅坐久了也是會鬱卒,能夠復健、站起來、能夠走,就算是需要藉由輔具那也是開心的事。9 月底剛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的他,短短不到 2 個月,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感。
像是他想讓右腳大拇指翹起來,右腳大拇指就會感覺到特別麻,或是藉由助行器行走時,以前都要用腰部甩動腿甚至不會動,但術後明顯感受到大腿肌肉麻麻的,而且可以用大腿根部或骨盆的力量嘗試跨出步伐。
阿翰開心的說:「能重回站著的高度,真的很開心,這輩子不再只能看著天花板。」他覺得自己相當幸運,也感謝慈濟志工分享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資訊,讓他有機會重回行走的夢想。
花蓮慈濟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花蓮慈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是台灣第一個取得衛福部核可用在臨床上神經損傷的療法,2022 年更成為全台唯一能夠自行幫患者培養幹細胞做脊髓損傷治療的醫院。
2003 年,花蓮慈濟啟用了當時台灣第一間符合 GTP 規範的細胞製劑製備實驗室,執行了全球首例造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的臨床試驗。歷經 15 年後,由於特管辦法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花蓮慈院將其提升等級後,引進相關技術與最新設備,再次積極投入細胞製劑製造。
孫立易指出,目前,花蓮慈濟已經累積 6 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個案,其中,有 5 例是藉由花蓮慈濟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自產培養的幹細胞進行治療。
花蓮慈濟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表示,過去,「行走」是脊髓損傷病人遙不可及的夢想,透過細胞治療,現在真的能夠落實並看到進步。而幹細胞植入手術只是一個開始,讓神經有重新連接與修復的機會,透過跨團隊合作,在幾位患者身上看到,不僅能夠站立,甚至能夠行走幾步。
細胞治療中,復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花蓮慈濟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吳明勇強調,傳統的復健在過了黃金期之後,多著重於剩餘的功能的訓練,像是脊髓損傷病人的腳不能動,就訓練他的手;中風病人右側不能動彈,則訓練他們的左手、左腳。
吳明勇說:「如今透過細胞療法,使得細胞有了再生的機會,重新提高神經的可塑性,反而能增加病人的腳部訓練,透過大量且正確的復健來誘發動作,讓病人可以重新產生活動及功能。」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目前全台有 6 萬 5 千人以上的脊髓損傷患者,且平均年齡僅 27 歲。這些人都還有漫長的人生,但卻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對病人和家庭帶來相當大的負擔,花蓮慈濟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的病友有機會重新站起,不再為脊髓損傷問題所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