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理包/頭歪就是「斜頸症」嗎?從症狀、致病原因、治療方式一次

頭部不自覺得歪一邊,有時候還會不停擅抖,小心是「斜頸症」惹禍!神經內科醫師分析:「斜頸症其實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是第三大常見的動作障礙,很多民眾都誤以為只是落枕、姿勢不良。」隨著病程越來越嚴重時,可能會影響視線及平衡感,建議脖子歪斜、疼痛就要儘早檢查治療。

什麼是「斜頸症」?

斜頸症是「肌張力不全症」其中一種,它泛指一群肌肉不自主的過度收縮,是局部肌張力不全症中最常見的形式,究竟什麼機轉所造成?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解釋:「人的頸部是由許多小肌肉組成,但當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下達不正確的指令,造成神經異常,讓肌肉不正常的收縮,當頸部肌肉攣縮,脖子就會出現歪斜、偏移。」

活動BANNER12_工作區域 1 複本 4.jpg

依據臨床上統計,在斜頸症患者中大致可分為四種:

  • 頸部水平扭轉(佔 82 %)
  • 頸部歪斜一側(佔 42 %)
  • 頸部向下彎曲(佔 25 %)
  • 頸部向上(佔 29 %)

剛發病的初期很輕微,看起來好像是奇怪姿勢、不停輕微搖晃、點頭,輕微到連自己都不自覺,家人就會反應「你怎麼頭歪歪」、「妳幹嘛搖頭」,初期會覺得只是自己習慣的問題。隨著病程發展會越來越頻繁、嚴重。

吳逸如說:「有時候不單只有頸部受到影響,包含下巴肌肉也會變緊,出現眼睛一直眨,部分病人會合併眼瞼痙攣、下巴張力不全,甚至有些合併出現在巴金森病的患者身上。」

為什麼會得到斜頸症?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來看,盛行率從每百萬 28 例到 183 例,但許多患者並未確診,實際人數可能更高,斜頸症多發生在 40 歲以後,但也有不少年輕就發病的個案,且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但大多數都屬於特發性,無法明確找到病因。

20230608桑黃產品介紹-19.png

針對致病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

  • 遺傳性:研究證實與家族遺傳有關,至少找到有15種基因與肌張力不全症相關,其他遺傳性疾病的症狀之一。
  • 後天性:後天環境所造成,可能與腦部損傷、產傷、感染、藥物反應、重金屬、一氧化碳中毒、外傷有關。
  • 特發性:因不明的原因造成腦部分泌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缺陷,導致肌肉發出傳導訊號有誤,多數案例屬於特發性,無法導致確切的原因。

斜頸症有哪些症狀?

通常伴隨著痙攣、顫抖、抽動、功能影響、嚴重時會有中重度的疼痛與不適,超越復健科診所院長王薏茜解釋:「當頭歪一邊時,一邊的肩膀肌肉會太緊導致肥厚、一邊會太鬆甚至萎縮,關節也會擠壓發炎,造成身體同時有三種疼痛。」常見會有以下表現:

  • 頸部疼痛或不適
  • 顫抖
  • 脊椎側彎
  • 頸部神經相關疾病

不只生理上的影響,最明顯日常行動、心理狀態、社交能力也會有改變,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醫師表示:「當頭歪一邊空間感也會受到影響,會無法正確拿捏距離感,有時候拿東西會受到阻礙,甚至容易跌到、頭暈。」

肌肉收縮會有不正常顫抖,會讓病人不敢出門影響社交,導致情緒更為低落。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有斜頸症的患者更加明顯有社會認知功能的受損,尤其在發病前幾年,通常惡化較為明顯。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斜頸症要去哪一科就診?

當自我懷疑有斜頸症該去哪科就醫?超越復健科診所院長王薏茜表示:「建議可以先由神經內科做診斷後,搭配復健科一起做治療。」往往早期症狀不明顯,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患者平均得花 4-6 年才會確診。

吳逸如指出:「斜頸症嚴重時可導致中重度疼痛與不適感,患者飽受病痛之下易衍生心理疾病,國外研究即顯示,高達半數的斜頸症患者因而患有憂鬱症或焦慮症,但焦慮、疲憊、壓力過大,反而又會使斜頸症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斜頸症該如何治療?

斜頸症發生原因與肌肉不正確痙攣有關,加上每一位患者影響肌肉的部位也不同,目前雖然沒有明確有效的根治方式,但良好的治療策略下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減少疼痛、避免不同的抽動。

目前斜頸症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四種:

  • 口服藥物:多為肌肉鬆弛劑,因為作用於全身劑量調整不易,無法精準放鬆到受影響的肌肉。
  • 肉毒桿菌素:肉毒桿菌素是神經肌肉阻斷劑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能夠抑制肌肉收縮。
  • 手術:相對侵入性的治療,目前認為治療成效較不理想。
  • 深腦刺激術:利用電流調節腦部不正常的活動,達到控制症狀,作為肉毒桿菌素無效的替代療法。

口服藥物很常見,但會有些副作用,吳逸如坦言:「病人吃藥會想睡覺、講話變得遲鈍,加上藥物作用是全身性問題沒辦法精準治療,導致患者就不想吃藥。」

市售兩大常見止痛藥怎麼挑?藥師詳解止痛藥效果、副作用和不適用

且每一次治療病人的狀況隨時改變,吳逸如解釋:「頸部是由多位肌肉牽扯,當一塊太鬆、一塊就會太緊,把緊的打鬆以後換另一塊緊起來,所以每一次歪斜的角度都不同,若要打肉毒桿菌素每次劑量都有些差異、打的肌肉也不同。」

臨床研究顯示,通常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六週即可看到明顯改善,加上現在有健保給付,針對較為嚴重的患者每年有 3 劑補助,但需要由神經內科醫師提出事前審查,若採取自費,每施打的價格大約落在 3 千至 3 萬元不等,依據施打的量及技術有所差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