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宮抹片篩檢面臨 3 挑戰!專家提 3 解方盼達子宮頸癌清零

子宮頸癌曾是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但自子宮抹片政策推行以來,發生率與死亡率不斷下降,只是離清零的目標仍有段距離,而關鍵正在於高達 290 萬女性篩檢頻率不足。如何解決現階段瓶頸?專家們剖析 3 解方。

過去子宮頸癌曾是最常見的婦癌之一,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賴基銘指出,在 1995 年以前,每 10 萬人口中的發生率可達 35.28 人。不過自 1995 年公費補助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與 2018 年推動國一女學生施打 HPV 疫苗以來,發生率有逐年下降趨勢,現在每 10 萬人口約 7.04 人。

活動BANNER12_工作區域 1 複本 4.jpg

專家示警:子宮頸癌清零目標有 3 挑戰

在國健署公布最新 111 年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中,子宮頸癌也僅是佔第 12 名。顯見公費補助學生接種 HPV 疫苗與婦女抹片檢查的併行政策有不錯效益。然而現階段離「2030 年全面清零子宮頸癌」的目標仍有段距離,賴基銘表示,清零不代表完全沒有案例,而是希望下降至每 10 萬人口 4 人以下,是目前的期待。

不過,越是靠近清零的目標,現階段的瓶頸也逐漸凸顯出來。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解剖病理科主治醫師王業翰提到,「台灣 36 歲以上且超過 6 年未篩檢的女性接近 290 萬人;而規律 3 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抺片的 30 至 69 歲女性,也僅約 5 成左右。」顯示抹片政策的保護網出現破口與挑戰,專家分析如下:

20230608桑黃產品介紹-19.png

挑戰 1:篩檢覆蓋率有進步空間

臨床發現國人對抹片篩檢的態度呈現兩極化,做的人年年做,不做的人始終不做。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抹片的檢查過程,對婦女而言不太舒服,需要將鴨嘴至於陰道口才能觀察到子宮頸的健康狀況,但女性一旦停經後,私密處會越來越乾燥,檢查過程中便會更感不適。因此,篩檢頻率不足,也不規律篩檢的女性,反而年紀越大越多。

挑戰 2:近 9 成年輕癌友不曾篩檢

子宮頸癌篩檢登記報告顯示,2021 年台灣罹患子宮頸癌的 20 至 29 歲女性共 41 名,其中高達 87.8% 不曾接受抹片檢查,都是因症狀就醫後直接切片而確診。顯示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僅要關注目前公費補助的 30 歲以上女性,也應擴及年輕女性的篩檢。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挑戰 3:子宮頸腺癌篩檢困難

不僅如此,子宮頸抹片檢查本身也有技術上的限制,王業翰指出,抹片幾乎只能找出癌前病變,但無法早期、定時追蹤子宮頸癌的風險。另外,採檢狀況對結果判定的影響、偽陰性也都是問題。

另外,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腺癌在子宮頸癌的佔比逐年增高,高達 25 至 28%,且發生人數並未隨著抹片政策上路的時間推移而減少。王業翰解釋,原因在於,子宮頸腺前期病灶不明確,且腺體位於鱗狀上皮下,抹片採檢量少,不易發現。

市售兩大常見止痛藥怎麼挑?藥師詳解止痛藥效果、副作用和不適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