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除了讓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對於維護健康也非常重要。也因此,當睡不著、睡不好時,常自然地讓人產生焦慮感,有時愈想入睡愈是翻來覆去無法睡著。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經常在門診可見到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睡不好的原因,或者有什麼壓力造成失眠,而在不知不覺中,「失眠」已經成為患者的一種壓力來源。事實上,想要安然入睡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刻意在意睡眠,並盡快找出造成失眠的原因,或是不利睡眠的壞習慣。
經常輾轉難眠 必須揪出失眠原因
一般對於睡眠障礙可將之分為睡不著(失眠)、醒不來(嗜睡)等兩大類。至於睡不好的時間頻率,在1周內超過一半以上、維持4周以上為急性睡眠障礙,超過3個月則是慢性失眠。當長期對於睡眠的質與量不滿意,生活有影響,就應該考慮就醫,針對症狀進行診斷,找出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
通常輾轉無法眠,造成失眠的原因與相關共病包括:
- 身心壓力
- 情緒疾病
- 內外科疾病
- 神經問題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日夜週期紊亂
- 非特異性失眠(沒有特定原因)
李信謙說明,會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重點分享身體疾病便會影響睡眠,如果一躺下就會喘,或是覺得心臟不舒服,因而影響睡眠,有可能是心臟衰竭所引起的症狀;若躺著就一直咳嗽,這也許是慢性肺病的現象。
使用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失眠,如慢性病患者,有可能在換了一種新藥之後,開始出現失眠症狀;另外,減肥藥或禁藥,也有可能導致失眠。吸菸、喝酒或是心理方面的疾病,也會讓人失眠。另外,還有一種是找不出原因的失眠。
失眠會影響內分泌的調控
台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馨方提到,睡眠生理的調控,會影響到各種內分泌或荷爾蒙或血壓與腦部活動的調控。隨著年歲增長,睡眠的調控機制慢慢改變時,就可能再次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睡眠疾病可能是導致這些疾患的因,但也可能是生理疾患共病下的果。
要判斷患者的失眠狀況,通常可使用量表進行評量。張馨方表示,在門診她一般都會依據幾個簡單的問答快速了解患者的狀況,包括是否有難以入睡、睡不久導致白天嗜睡、失眠長達3個月以上等;接著再評估患者的失眠情況是否已影響到日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