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專家都難辨的毒野菇!最常被誤食菇類是它,靠加熱都無法去除毒

臺灣氣候適合菇類生長,不論是平地或高山偶爾會在途中發現各種野生菇類,其中某些具毒性的野菇,在外觀上與可食用菇類幾乎一模一樣,專家提醒,有毒菇類是無法加熱也去除毒素,請勿冒險食用。

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臺灣常見的有毒菇類主要以造成腸胃炎型中毒為主,例如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布雷白環蘑(Leucoagaricus bresadolae)等,需要特別注意。

20230608桑黃產品介紹-19.png

「綠褶菇」似雞肉絲菇最常被誤食

國內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民眾誤食有毒菇類的食品中毒案件,其中又以綠褶菇最常被誤食。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因菌褶於成熟時逐漸轉為黃綠色而得名。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這一菇類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因外表顏色淺而不鮮豔,常會被民眾誤認為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是雞肉絲菇。

 

連專家都難辨的毒野菇!最常被誤食菇類是它,靠加熱都無法去除毒

誤食菇類 3 小時內有症狀注意

誤食後約 1 至 3 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是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倘若食用了不明的菇類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亦可利用手機拍攝,記錄該菇類的外觀及生長地點等資訊,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食藥署也提醒,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民眾看到路邊不明菇類,應秉持「不採不食」,否則一旦中毒,輕則出現腸胃道症狀,重則有不可逆的傷害。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