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接受過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病患,若再發生瓣膜狹窄而需要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前評估若發現冠狀動脈開口阻塞風險高的時候,傳統上只能用支架做冠脈保護(snorkel or chimney stent),但此方法發生支架再塞率的風險極高。亞東醫院引進世界最新的「BASILICA瓣膜切割術」應用於瓣中瓣主動脈瓣膜治療,可以大幅地降低併發症及死亡率。
亞東醫院經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發表國內首例以「BASILICA瓣膜切割術」用於經導管瓣中瓣主動脈瓣膜置放術的案例。收治該名病例的亞東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許榮城表示,77歲的黃先生,2015年出現體力退步、呼吸困難、水腫,確診為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接受手術後,2022年又逐漸變喘、全身水腫等症狀。
由於黃先生2015年曾接受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加上年齡及條件符合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的規範,醫療團隊決定替他進行TAVI,但術前電腦斷層3D模擬評估中,發現有極高的風險會發生冠狀動脈開口閉塞的併發症。依照過去文獻統計的住院中死亡率更高達50%。
BASILICA瓣膜切割術比傳統支架預後更好
醫療團隊經充分討論之後,決定為黃先生進行技術複雜且困難的BASILICA瓣膜切割術。許榮城強調,此手術主要是利用導絲通電穿刺與切割舊的瓣膜葉片,讓新支架瓣膜張開時不會影響到冠狀動脈的開口及血流,其療效及預後優於傳統的支架保護,而且可以減輕病人額外負擔支架的費用,可作為主動脈狹窄高風險族群新治療選擇之一。根據亞東醫院統計,1000名接受TAVI的患者約有100名病患屬於高風險族群。
許榮城強調,BASILICA瓣膜切割術非常困難且複雜手術,病人在經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的合作下,手術相當順利且追蹤至今已超過一年半,症狀及心臟功能皆獲得完好的改善。黃先生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非常感謝亞東醫院團隊,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改善,可以繼續好好陪伴家人,享受精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