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是世界肺癌日。根據衛生福利部 112 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連續 42 年排名第一,而肺癌自 93 年以來位居癌症死因之首。而據國健署公布 110 年十大癌症,肺癌首次登上榜首,顯示肺癌對健康影響甚鉅。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分為鱗狀上皮癌、肺腺癌、大細胞癌。近年來罹患肺癌人數比例高居不下,且其中有將近七成為肺腺癌。抽菸與小細胞癌與鱗狀上皮癌有較大關聯。
肺癌致病原因多,注意隱形因素
在台灣肺腺癌患者中,女性有九成以上不抽菸、男性也有四成左右不抽菸。可以見得,除了抽菸、二手菸外應該還有其他內在基因變異或外在環境因素導致肺癌。
胸腔內科醫師蔡哲龍表示,許多研究傾向於亞洲女性基因可能容易受影響產生變異,近年空污議題也備受討論,台大公衛研究團隊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PM2.5 與國人罹患肺腺癌相關。
蔡哲龍建議,即使無家族史、不抽菸或少下廚的民眾,也需考量進行肺癌相關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而在篩檢過程中如有發現肺部小結節,定期的追蹤更是重要。
早發現早治療,這 1 檢查是關鍵
但胸部 X 光檢查不易發現 1cm 下小結節,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通常可以顯現出小結節。小結節依密度特性,分為實心、部分實心與非實心三類。若首次進行 LDCT 有檢出肺部小結節,蔡哲龍建議處理方式:
- 實心、部分實心小結節如在 6mm 以下:建議 1 年內追蹤,或經專科醫師判斷可延至 2 年內追蹤。除非再次追蹤時發現體積變化較大,否則一般來說無立即風險。
- 實心、部分實心小結節如 6 至 8mm:需要半年內密集追蹤。
- 8mm 以上實心、部分實心小結節:建議至醫院胸腔內外科門診進一步諮詢意見。
- 非實心結節:通稱毛玻璃樣影像,有可能是發炎、感染造成,通常 3 到 6 個月後追蹤有可能會消失。但持續存在非實心結節則要有耐心的長期追蹤,有可能為分化良好或低惡性度的腫瘤。台灣現行指引是建議 20mm 以下 1 年內追蹤,20mm 以上 6 個月內追蹤。
國人有很大比例 10mm 以下非實心結節再次追蹤時未消失而接受手術切除,其術後病理報告不乏歸類為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原位肺腺癌(AIS)或微浸潤腺癌(MIA),預後相當良好。
臨床上,常見在第一次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出小於 6mm 的小結節,卻往往忽略後續的追蹤與定期篩檢,甚至長達 3、4 年後才做第二次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因此錯過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正是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根據統計,即使同樣是第一期肺腺癌,結節大小還是有差異,小於 10mm 結節的 5 年存活率高達 9 成。
他呼籲,肺癌發生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適時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可以及早發現肺部狀況,「讓自己的肺部健康多一分保障,肺癌篩檢不能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