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術後如何快速復原?醫建議用「ERAS」 把體力找回來【龜鹿

面對「重大手術」不少人擔心術後會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尤其高齡長者認為術後身體會變虛,因而猶豫是否接受手術等積極治療。事實上,近幾年,國內各大醫療院所改變傳統的手術流程,導入術後快速康復(ERAS)計劃,術後第一天即何下床、進食,減少術後併發症,快速恢復體能。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高齡患者伴隨著日漸下降的生理功能及多種慢性疾病,術後面臨極高的風險。為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016年開始針對大腸癌患者導入ERAS計畫,並搭配微創手術,讓高齡大腸癌患者術後康復快速、提升生活品質,享有健康的老年生活。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魏柏立表示,大腸癌高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近9成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隨著人口老化,高齡患者接受外科手術的需求增加,推估到了2040年80歲以上長者罹患大腸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0%增加至20%。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在此情況下,ERAS計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關乎高齡患者術後的恢復。魏柏立分享臨床案例,80歲的王伯伯因腸胃不舒服,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到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在團隊的建議下,王伯伯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並搭配ERAS計劃,術後第一天便能進食、第4天出院返家,總住院天數6天,相較以往需住院10天,住院天數縮減40%。

魏柏立強調,為了讓大腸癌手術患者加速復原,北醫附醫近年導入微創手術、機械手臂手術系統,目前腸癌微創手術執行率達98.5%。除了手術優化,也針對80歲以上長者導入ERAS的照護流程,包括術前體能訓練、術後早動、早吃、少管路等都是打破傳統的手術管理方式,提供病全方位的照護。

活動BANNER12_工作區域 1 複本 4.jpg

研究發現,如果病人在術前能提高免疫力,不僅術後併發症降低至少5成,再住院率、死亡率會隨之下降,恢復期也能比傳統靜養的時間縮短3成。

他以大腸癌手術為例,傳統大腸腫瘤切除手術病人在術前須禁食至少8小時,術後要等到排氣才能喝水;而採取在術後加速康復的病人,術前2小時仍可以進食高糖飲料以減少飢餓感,術後超過4小時即可嘗試喝水,甚至只要吃得下,可以直接進食不用等排氣。

20230608桑黃產品介紹-19.png

而且術後如無特別原因,不需放鼻胃管引流,以減少不適感;至於尿管,通常術後隔天儘早拔除,減少病人身上的管路及尿路感染的機會。病人術後下床活動、積極復健已是現在的照護共識,可以多模式止痛大幅改善術後疼痛,讓病人及早下床走動。

另外,高齡長者常擔心術後身體虛弱,下床活動意願不高,北醫附醫團隊也鼓勵長者,術後若無特殊狀況,及早下床走動,不僅有助於腸胃蠕動,更可避免因高齡臥床太久導致肺炎、靜脈栓塞等情形。而以往患者術後排氣才可進食的建議,也調整為根據個人狀況,術後兩小時可喝水,隔天進食清流質食物,均有助於營養補充,加速術後康復。

衛福部111年起制定相關規範及臨床指引,推動全台醫療機構施行ERAS計畫,今年起更進一步針對80歲以上大腸癌手術患者積極推動。魏柏立表示,北醫附醫自105年導入ERAS計畫,也進一步分析ERAS對80歲以上大腸癌患者接受微創手術的預後影響。

研究團隊蒐集院內360名50至64歲及114名80至89歲的手術結果,分析術後功能恢復、住院時間、併發症、急診就診及再入院率。結果發現,相較於非8旬長者組,8旬長者組的營養較差,且合併症更多。但實施ERAS後,兩組的併發症均減少、腸道功能恢復更快、術後住院時間縮短,且未增加急診就診或再入院率。

魏柏立強調,ERAS的推廣不僅仰賴先進的醫療技術,也需要醫護團隊和患者之間的緊密合作,而北醫附醫的臨床成果顯示,ERAS不僅有效減少醫療資源的消耗,更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達到醫病雙贏的局面。此成果已於今年登上國際期刊「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快訊/藥效撐不過2年!前列腺肥大藥物 170 萬粒全數回收【

 

【龜鹿】_龜鹿杞凍_https://www.startbiotechnology.co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龜鹿杞凍_起動 的頭像
    龜鹿杞凍_起動

    起動你的健康站

    龜鹿杞凍_起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