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昨日公布,國內有一名 30 多歲女性因前往親水設施戲水,不料感染「食腦變形蟲」後續則因引起腦膜炎,短短 5 日後病症變化快速而死亡的病例,到底食腦變形蟲為何這麼令人懼怕?又該如何預防?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一起食腦變形蟲個案發生於 1965 年澳洲,自此國際間每年有零星個案,如巴基斯坦每年約 10 例,美國約 5 例,但為數不多。
台灣曾於 2011年確診 1 例個案是一名 75 歲男性,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而今這起 30 多歲女性則為第 2 起死亡案例,過去有使用過親水設施,故該地方也已經全面消毒。
什麼是食腦變形蟲?
內格里阿米巴(Naegleria)為環境中自由營生的單細胞阿米巴原蟲,有 40 餘種,其中只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Naegleria fowleri ) 會感染人類,又俗稱「食腦變形蟲」。
食腦變形蟲會出現在哪些地方?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 46℃ 的溫熱環境中,在高溫下也可短暫存活。但如果在消毒良好的游泳池中不易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淡水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飲用溫泉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水、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而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尚未有檢出案例。
食腦變形蟲如何入侵人體?
人類經由鼻子吸入含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的水而受到感染。蟲體由鼻腔進入人體後,經由嗅覺神經進入大腦引發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但如果是透過飲用方式,則不會因此感染蟲體。
感染到食腦變形蟲的徵兆?
食腦變形蟲的潛伏期平均為 5 天,可從 1 至 7 天。一開始的症狀可能包含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意識改變、喪失平衡感、抽搐及出現幻覺,病程進展快速,發病後死亡率達 99 %。通常染後的一周內並成會快速惡化,等到第 7 天至 14 天內死亡。
如何預防食腦變形蟲感染?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避免吸入受污染的水能預防受感染。民眾於進行水上活動或泡溫泉等活動時,可以使用鼻夾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
此外,避免在炎熱、水溫高或低水位時戲水,並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如果於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如何篩檢及治療食腦變形蟲感染?
要篩檢出食腦變形蟲感染,透過實驗室診斷採集腦脊髓液,並以疾病管制署已經建立的分子生物學技術(PCR),進行病原體檢測。但其治療藥物用於的效益尚不明確,根據台灣寄生蟲學會前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目前尚無特效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