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歲的張先生,4 年多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基因檢測後,確定沒有腫瘤基因突變,屬於不適用標靶藥物的肺腺癌。正值中壯年,需養家餬口責任的他,心想如果因病倒下,家庭經濟恐斷炊,決定聽從醫師建議自費使用免疫合併健保化療抗癌,治療效果很好,迄今無疾病惡化存活已超過 55 個月。
61 歲的卓女士,約 6 年前因確診晚期肺腺癌踏上漫長的抗癌路,同樣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她,經醫師評估後,選擇自費使用免疫合併健保化療救回一命,迄今已存活超過 68 個月。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肺癌是台灣癌症「三冠王」,發生人數、死亡人數及死亡率皆居首位。因此,如何防治肺癌,除了從早期篩檢做起,更需要強化晚期肺癌的治療,才能提升肺癌存活率。
晚期肺癌治療最大缺口!弱勢肺腺癌占三成,治療卻停滯在傳統化療
然而,儘管政府於 2022 年 7 月已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想找出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但國內肺癌病人有一半以上確診時已是無法手術的晚期。想改善晚期肺癌存活率,需要從精準治療著手。
台灣肺癌以肺腺癌占大宗,但目前治療狀況出現同為肺腺癌患者,具腫瘤基因突變者可以第一線使用健保提供的標靶藥物,且資源相當豐沛;而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卻僅能使用健保給付傳統化療,呈現「同癌不同命」的窘況。
陳育民說,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並非少數,也占了肺腺癌患者了三成以上,國內外晚期肺癌臨床治療指引,都是免疫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為首選。但目前健保對這群弱勢肺腺癌僅給付傳統化療,恐成為晚期肺癌最大治療缺口。
存活期翻倍、死亡風險降!醫籲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應加速給付
據大型臨床研究證實,無腫瘤基因異常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如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相較只單用化療,前者的中位數存活期為 22 個月,相較於後者的 10.6 個月,中位數存活期翻倍,且死亡風險更降低四成。
他強調,健保去年已針對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給付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而肺腺癌可說是肺癌的重中之重,但健保尚未給付,有無腫瘤基因突變會決定晚期肺腺癌病人的健保治療命運,呼籲政府應加速給付趕上國際趨勢。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黃俊耀坦言,肺腺癌有腫瘤基因突變者第一線建議使用標靶治療,沒有腫瘤基因突變者第一線建議使用免疫藥物或免疫藥物合併化療,這是國際標準治療,科學已充分驗證療效,目前也是國際上的標準治療。
眾多先進國家,如日本、韓國與歐美等國的健保都已給付,對比仍停留於傳統化療的台灣,形成巨大落差。黃俊耀感嘆:「台灣有令人稱羨的健保制度,肺腺癌治療也不能落後,應加速跟先進國家看齊,讓弱勢肺腺癌病人有治療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