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搶救不治,引起國人的關注,醫師表示,目前對主動脈剝離有幾種不同的分型方法,其分型的依據是主動脈剝離撕裂的位置和擴展的狀況,以下將一一介紹之。
主動脈剝離 依所侵犯的位置有不同的命名
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兼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紹敏指出,根據史丹佛分類法 (Stanford Classification),剝離假腔影響的範圍有侵犯升主動脈的稱為 A 型主動脈剝離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未侵犯升主動脈的稱為 B 型主動脈剝離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侯紹敏強調,尤其是 A 型主動脈剝離,其發生在主動脈升部、離心臟很近,極容易引發心包填塞、器官缺血,甚至心臟驟停的狀況也不在少數;而 B 型主動脈剝離,剝離局限於降主動脈。

A 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式
侯紹敏表示,A 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式一般為正胸開心手術,接上人工心肺機,一主動脈剝離情形進行升主動脈或加上主動脈弓的人工血管置換,若剝離侵犯至主動脈瓣膜,則需做瓣膜置換及主動脈根部重建。
他進一步解釋,針對複雜且大範圍的主動脈剝離,則可採用複合式手術,除傳統置換人工血管外,另結合主動脈腹膜支架置放,一次性完成治療。
B 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式
侯紹敏指出,B 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式,通常以藥物治療控制為主,如無其它併發症,無需緊急手術,絕大部分的病患可渡過急性期,經評估後再安排手術 (傳統手術或支架置放) 或持續追蹤。
主動脈覆膜支架置放是由股動脈切口置入支架,封住降主動脈的內膜裂孔,讓血液不再由裂孔流入而造成剝離,並且穩固剝離的主動脈真腔。
主動脈剝離 48 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 50%
侯紹敏指出,主動脈剝離是一個罕見卻急促且極致命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前一秒還很正常,下一秒突然劇烈性胸部疼痛倒地死亡。且根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接受治療,48 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 50%,也就是說每 1 小時增加 1% 的死亡率,因此正確地診斷及儘快治療是如同與時間競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