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訊息都能被一鍵搜尋,但是在醫藥健康的領域,許多人發現訊息量龐大又雜亂,真正與自己具備高度關聯性且實際被精準運用的少之又少。「Heho 健康」創辦人張璨指出,AI 搜尋時代來臨,但是數據卻傳遞出一個大警訊:我們的壽命雖然延長了,健康品質卻未必同步提升。
網站透過 1 千位以上的醫師專訪、超過 7 萬篇原創文章,致力於把複雜的健康知識轉譯給大眾,成為台灣最大的華語健康知識平台之一。但有一天團隊竟然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即使擁有最完整的知識,72% 的慢性病患者,依然無法將「知道」變成「做到」。
健康行為的落差 來自三個關鍵斷裂點
在專精從事醫藥媒體工作後,可以明確的知道,醫師在診間說得再清楚,患者回家後還是得獨自面對現實生活的誘惑與壓力;甚至有些患者使用穿戴裝置,每天產生上千筆生理數據,卻缺乏轉譯與指引,這都顯示醫院與家中之間,資訊是割裂的,數據無法對話。
他進一步說明,健康行為的落差來自三個關鍵斷裂點:
- 衛教與日常行為的脫節
- 數據與決策的斷鏈
- 臨床與生活場域的資訊孤島
這些問題,正在讓大量健康知識「淪為無用」。

「Heho 健康」選擇一條不同的 AI 道路
談 AI,談的是「陪伴、理解、個性化」。具體而言,醫藥健康媒體導入 AI,就必須貼近民眾生活節奏、懂任何使用者的健康背景,若使用更有意思的說法:它是一個願意在凌晨 3 點提醒你該睡覺的那個朋友。
進一步舉例,倘若使用者凌晨 3 點還在滑手機尚未入睡,Heho 健康的 AI 助手感測到其晚睡,它將自動推送:
- 一段由林醫師解說「睡眠與大腦修復」的短影片
- 依照你穿戴裝置資料生成的「今日作息建議」
- 一首 AI 推薦的助眠音樂試聽片段
上述這不只是數據提示,而是貼合使用者生活、引導用戶選擇的智慧行動劇本。
從健康資訊到生活行動的「邊緣智慧革命」
張璨解釋,未來 AI 不會取代醫師,但它可以放大醫師的智慧,把每一次的專訪、每一篇的文章,都轉化為千萬個使用者每天的行動建議。這不僅是科技創新,更是一場關於「人」的革命;讓健康管理的未來,不是冷冰冰的科技競賽,而是一場邊緣智慧革命。下列為健康管理歷經的三階段重大轉變:
- 第一階段:醫療資訊數位化(健康網站、影音衛教、圖解知識普及)。
- 第二階段:健康數據普及化(穿戴裝置、APP、遠距監測興起)。
- 第三階段:AI 助力生活行動化(AI 從「知道」的管道,變成「做到」的催化劑)。
張璨強調,第三階段 AI 助力生活行動化現在正在發展中,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造一個智慧又溫暖的健康 AI 生態,並且可以透過下列5點方式建立起這個新架構:
- AI 衛教聊天機器人:支援中文、泰語、越語,新住民與長輩都能用。
- Expert Clone 計畫:讓 AI 學習專科醫師的知識與語調,成為 24 小時健康顧問。
- 健康挑戰與社群激勵:透過「萬步挑戰」、「減鹽任務」,讓行動變得有趣。
- 數據與臨床驗證雙軌整合:讓穿戴裝置與醫療系統不再孤立。
- 動態健康指導劇本:讓 AI 變成你每日健康行動的設計師。